由陈萍董事长作词的《我们义乌人》唱响于“天下义家”义乌发展恳谈会。

来源:东银集团2017-09-30

 9月30日,在义乌市举行的“天下义家”义乌发展恳谈会上,歌曲《我们义乌人》首次在公众场合响起,令人振奋、自豪,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一作品宣扬了主旋律,唱出了精气神,同时也记录了义乌时代故事,抒发了时代情感;既契合新语境下的乡情题材创作,又体现了广大受众的时代需求,有温度、有感情。

 在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背后,更有着令人感动的创作故事。

 2017年年初,义乌市委书记盛秋平率团前往上海,参加招商推介会暨上海义乌商会年会,在联欢晚会上他听到由陈萍董事长亲自作词的《东银之歌》音乐表演,啧啧称赞,希望陈总也能为家乡创作一首“义乌之歌”。

 真情难诉。陈总虽已离开家乡30多年,但无时无刻都想为家乡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他对家国故园的文化认同和心灵皈依与生俱来,如今要为家乡创作一首歌曲,自然是充满激情。

 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歌词则是最精美、最富有表演力的智慧语言。为了尽可能全面,高度概括古今义乌文化,陈总一再挖掘、提炼义乌元素,对歌词字字、句句进行推敲。初稿形成后,他又请市委宣传部的专家、学者开展讨论,广泛吸取意见。为了追求极致,他数易其稿,乃至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先生演唱完成后,还在不断揣摩、修改。因为对歌词“made in China”不够满意,他又专程赶往北京,请合唱团重新录制,为此还多花了5万元摄录费。

 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陈总身上带有鲜明的儒雅气质。“世界义商,义利双行”就是他提出的义商精神。“先讲义再讲利,这样的商人才走得长、走得远……”这样的商训所带来的心灵冲击可以用震撼两字来形容。仔细琢磨歌词的一字一句,会感慨在我们传统商业文明中,居然有如此朴素但又如此接近真理的经营之道。著名作家俞天白深有感触地说:“陈萍把生意做出文化的味道来,算得上是真正的儒商。”未必每个人都能概括出如此精炼又颇具哲思的话语,《我们义乌人》将成为城市发展节点的注脚,情感记忆的切口。

 除了歌词,在歌名上陈总也反复斟酌。开始命名《义乌之歌》,但有专家提出社会上用“之歌”的太多、太滥了,建议改为《中国义乌人》。陈总为此特地邀请作曲家王佑贵、歌唱家廖昌永相聚在东银中心进行讨论。在议论中,廖昌永提议歌名改为《我们义乌人》更好,理由是,义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显得干净利落,昂扬向上,感觉义乌人永远在路上,永不放弃,永不言败;不仅让义乌人有一种自豪感,而且有文化情怀。大家一听觉得颇合情理,于是当场决定把歌名改为现在的《我们义乌人》。

 在艺术形式更为多元的当下,为了能让更多时代感和流行元素融入歌曲之中,让歌曲“俘获”更多人的耳朵,陈总邀请到全国一流的作曲家王佑贵合作。王佑贵系国家东方歌舞团一级作曲家、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席,曾七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连续五年摘取央视MTV大赛金奖,《我们这一辈》获得首届国际微电影节唯一金奖,他还为100多部电视连续剧作过曲,其中有三部电视剧分别获得飞天奖、金鹰奖等奖项。其代表作有彭丽媛演唱的《我属于中国》、宋祖英演唱的《长大后我成了你》、张也演唱的《多情东江水》以及蒋大为演唱的《桃花依旧笑春风》等。

 《我们义乌人》演唱者——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是目前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最杰出的中国歌唱家之一。他曾师从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和男高音歌唱家罗魏。1996—1999年间,廖昌永分别获得法国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等比赛的第一名奖项,使世界乐坛为之震惊。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为了使歌曲更接地气,王佑贵携同艺术顾问张建全专程来义乌采风,体味城市特色和民俗风情。他们在义乌时间虽不长,感受却很深。王佑贵说:《我们义乌人》,不仅是一个地方故事的情感凝结,更是一个时代的主旋律。用歌曲记录时代的故事,是音乐演唱义乌的发展目标。《春天的故事》吟唱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征程;而《我们义乌人》则用歌声诉说义乌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包括歌曲在内的文化,不仅是与外界交流的平台与名片,更能激发一个城市自信与自豪感。《我们义乌人》蕴含着义乌文化,彰显着义乌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全中国、全世界。

 身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的义乌,正成为影响世界、塑造未来的重要角色,《我们义乌人》以积极昂扬的旋律、振奋人心的歌词体现着义乌人的豪迈,描绘了义乌人在新时期乘长风破万里浪再创辉煌的画卷,唱响义乌美好的未来……

 

 

编辑:管理员